“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建设海洋强国,教育先行。我校海洋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海洋科学拔尖人才为宗旨,在组织保障、培养模式、交流合作、管理机制等方面聚能发力,积极探索海洋领域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础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专家委员会、项目首席、项目工作组和学院教学委员会构成的组织保障体系,统筹推进“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推动专家治学与拔尖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小而精”的海洋科学精英教育荣誉计划,实施“小生源、大师资;小教室、大课堂;小实践、大投入;小交流、大收获”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海洋情结和家国情怀,又具备扎实交叉学科基础、优异科研潜力、超前创新意识、开阔国际视野的海洋科学拔尖人才。三是夯实师资保障。厦大海洋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覆盖了海洋科学的各个领域,可完全满足“一对一”科研导师的需求;此外,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专家委员会成员,对拔尖计划的开展和拔尖学生培养提供咨询建议,聘请国家“111引智计划”学者和高层次访问学者为学生讲授课程,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名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优化育人模式,创新培养路径。一是开展研学融合。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拔尖学生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创新基金、校长基金本科生项目等平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潜力,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新机制。二是锻炼实践能力。依托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3千吨级大科学装置“嘉庚”号科考船和“海洋 2 号”考察船等实践基地,以及“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和“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类专业联合实习”等特色实践项目,形成覆盖不同海洋生境的综合实践基地群,突破海洋实践的“观摩”困境,变单一的知识灌输为多学科、多对象、全过程的“沉浸式”实践学习。三是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大师引领作用和优质教学科研平台支撑作用,面向拔尖计划学生实行科研导师和学业导师“一对一”模式,开展个性化科研能力培养,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产学研融合培养学生拔尖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全程且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和科研活动。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等竞赛中获最高奖项。拔尖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学生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申请发明专利7项,著作版权1项。
细化过程管理,提升培养质量。一是健全管理机制。为拔尖学生单独设立班级,配备专门的班主任,成立拔尖学生学术自治小组,实现管理制度化。二是筛选优质生源。建立严格的优质生源选拔制度,选拔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学生,并在培养过程中实施“能进能出”制度,及时动态调整。三是强调特色培养。为拔尖计划学生开设独立课程,在必修课基础上,邀请国内外高水平教师授课,重点加强诸如文献阅读、科研报告、论文写作、科研交流、课题申请等科研基本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科交叉,促进深度学习,追踪最前沿研究成果。四是丰富教学资源。开展文献调研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练习、海报制作、演讲竞赛等交流活动,专为拔尖计划学生开设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学术讲座等活动,增强拔尖学生投身海洋强国事业的使命感、成长为拔尖人才的荣誉感。已毕业的拔尖计划学生,85%左右的同学留在海洋科学或相近专业继续深造,基本达到了培养海洋科研后备人才这一主要目的。
深化国际交流,推进合作共建。一是凝集国际化优秀师资。邀请外籍教师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国际最著名的普林斯顿海洋模型开发者之一,以及国家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多位顶尖学者为拔尖计划学生授课。二是提供国际化教育资源。持续实施美国缅因大学海洋学院本科生交流项目,拓展其他长效合作交流项目,支持学生交流访学;鼓励并资助学生参加暑期学校、短期考察和国际会议,加强学生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拓展国际视野。三是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依托“海丝学堂”这一连接我校本部与“海丝”沿线国家的重要纽带与交流平台,执行多学科海上综合考察任务,开展教学实习和开放、合作的海洋科学教育访问等活动。例如,2019年我校、我校马来西亚分校、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师生共计92人执行“厦门-三亚-马来西亚-厦门”航线的海上科学实践,中外学生在实践中结对学习、深入合作,在交流中碰撞、相知、互融。“海丝学堂”跨国航次和开放日活动计划在2024年恢复。
“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 ,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要求,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使命责任,面对海洋事业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特色、新要求,我校海洋学科将继续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文:陈雅琪、侯淑娜
审核:罗亚威、唐腾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