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让公众走近海洋,让公众体验海洋 ——第七届我校海洋科学开放日暨海洋文化大讲堂顺利举办

时间:2018/11/12

来源: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浏览:

2018年11月4日,我校翔安校区周隆泉楼、希平楼和金泉楼里的实验室敞开大门,6300名的参访者和500余名我校师生及志愿者如约而至,以“Our Mysterious Seas”为主题的第七届我校海洋科学开放日暨海洋文化大讲堂正式开始。来自各地的参访者怀着对神秘海洋的极大好奇,在这里近距离了解海洋、体验海洋,提高海洋素养。

与海洋大咖面对面

在本届海洋科学开放日上,除了常规的实验室开放、展览和趣味互动等活动之外,还新增了几个特色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公众有机会可与著名海洋科学家面对面,畅聊海洋科学领域的相关议题。

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影响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从事海洋碳循环研究二十余载的戴民汉院士发起了“我与海洋科学家面对面——对话全球升温1.5℃”的特别讨论,邀请教学名师曹文清教授、“养海藻而非养海带的”史大林教授、“玩卫星的女汉子”商少凌教授、足迹遍及我国红树林的陈鹭真教授和20次“征战”南北极的雪龙号王建忠船长一起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全球升温1.5℃。活动由《巴黎协定》谈起,嘉宾们各自从专业角度出发,与观众畅聊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影响,例如植被分布区将会被改变、动物栖息地亦将会随之迁移、南北极冰雪融化明显、海洋浮游动物季节分布受影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会对红树林产生危害等,以及卫星等观测技术在国家战略研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话现场涌进的近200名听众,在互动交流环节争先恐后地提问,都想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向科学家提出心中的疑惑。

最后,戴民汉院士总结提出,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因为目前全球升温增速比预期的要快,人类需要携起手来尽早采取更多的行动。新浪厦门作为该活动独家合作媒体,策划发布“六位海洋科学家眼中的全球升温1.5度”专题短视频采访报道,将科普知识传递给更多公众。

谈古论今 边境无垠 畅谈海洋文化

为了丰富内容、扩大覆盖范围,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宣传教育中心、我校、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主办,并由腾讯科学平台直播的“海洋文化大讲堂”是本届开放日的另一项重磅活动。

受邀的福州大学闽商学院院长苏文菁教授从丝绸之路讲起,将中国海洋的三次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与听众分享自己的独到见解;其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和广博的学识赢得了阵阵掌声。边境无垠,大爱无疆,极地科考破冰船项目副总指挥、雪龙号王建忠船长向到场听众介绍了极地及极地考察的意义、极地科考站、破冰船及雪龙精神,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听众对研究工作者的极地科考与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王建忠还与大家分享了极地科考的冒险故事与极地文化,并送出亲笔签名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日封。

此次海洋文化大讲堂得益于腾讯科学直播的助力,让更多不能来到现场的公众能参与其中。据统计,共15.5万观众通过直播在线收看了两场报告,扩大了开放日的覆盖面。

热情公众挤爆科普讲座

开放日以“海、陆、空”为思路,特别邀请了四位厦大海洋人开讲相关海洋知识。杨位迪工程师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南海、西沙群岛、台湾海峡以及福建东山湾奇妙的航海旅程,带领大家潜入海底观察珊瑚、在海面看“嘉庚”号与海豚同驰骋,并展示了ROPOS水下机器人从深海带回的奥秘。蔡立哲教授在简单介绍了滨海湿地的分类之后,讲解了潮间带的性质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底栖生物,如海葵、沙蚕、星虫、蟹及“活化石”中国鲎等,谈及这些底栖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解释了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张文舟老师从台风产生的条件讲起,介绍了台风如何分级、台风的好处与灾害,并进一步分析了全球变暖对于台风的影响(可能导致更多更强的台风并导致更大的危害),张文舟倡议:行动起来做好防范工作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研究生邹波波同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氮的形态及作用,阐述了氮对温室气体排放、水华与赤潮、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特邀科普讲座的四位讲者借助大量详实的图片及数据,深入浅出讲解科学,解答公众的疑惑并解释了常见的“错误认知”。幽默风趣的讲者风格、较好的互动性体验、丰富的内容讲解,使特邀科普讲座大受欢迎,场场爆满。

全方位体验式活动让科普深入人心

在三幢楼的大厅和廊道里,主办方共组织了50余个开放实验室和互动展位,吸引了到访的各年龄层公众驻足观看、踊跃参与。

在海洋化学方面,相关展位及实验室通过“海水酸碱初体验”、“酸化的海洋”、“海洋的化学卫士”、“海洋与彩虹的秘密”等活动让公众能够直接动手参与实验、现场观察实验现象,借此了解透明的海水中藏着的那些看不见的化学元素。在海洋生物方面,“海洋浮游微型生物的动物世界”、“人工上升流与海洋生物碳泵”、探索海洋浮游植物、海绵动物、底栖生物、转基因鱼类观察、海洋动物抗菌肽研发利用等展位则向公众展示了奇妙的海洋生物及相关先进的海洋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海洋物理方面,工作人员借助VR虚拟体验的手段,结合实景视频与操作,让公众全面了解科考船、海洋站、卫星遥感、海洋浮标、水下滑翔机、水下机器人等一系列海洋观测工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

公众还可以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微化石,了解有孔虫与千万年前的珊瑚等古生物;参与潮间带、红树林滨海湿地群落、珊瑚礁群落生态系统的系列活动,更好地了解蓝碳的重要性和作用;透过“塑”说海洋等有关塑料与海洋污染等极具现实意义的主题,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如何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海洋瓶的制作让公众感受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同时还了解了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情况。不论是关于海洋酸化的“变色”反应,还是介绍浮标原理的“小小魔术”,不论是用糖果制作DNA模型,还是浮床模型承重能力大比拼,又或是“冰块在淡水里还是海水里溶解得更快”的大揭秘,各类新颖有趣、互动性强、体验式实验都赢得了参访公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展位,主办方还通过各式互动,让参访公众全面参与,体验、了解海洋。在海洋生物脸绘现场,志愿者专注地在孩子脸上、手上、胳膊上绘下各种海洋生物图案,小朋友们为自己能够代言心爱的海洋生物而自豪不已。在互动游戏环节,“海滩生存”、“升温的海洋”等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在学习生物生活习性之余,深入思考海洋保育相关问题。以“动手体验”为特色的系列趣味小课堂深受公众们的喜爱。“鱼类解剖”、“红螯螯虾解剖”、“海水是酸的吗”、“声音中的小秘密”及“浮标制作”等课程,均被“秒抢”,场场满座。独特的“鲍鱼科学食验官”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兴趣,新颖的体验式活动设计让公众在享受美食之余,还能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调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科学。  

此外,本届海洋科学开放日还安排了展映厅,播放了《探秘南海》(由上海科技馆与同济大学为“2018嘉庚号南海遥控身前航次”所作)和《闽南通•奇幻博物馆》等一系列海洋科普作品。借此影片的展播,主办方还在现场安排了志愿者与公众分享大洋航次的科考体验。全国大中学生历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精品展、红树林儿童绘画展、鱼骨艺术展等主题的展出,也让公众体验了科学与文化艺术的融合,提升了美的欣赏。

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我校海洋科学开放日活动是厦门国际海洋周重要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海洋科学卓越教育伙伴计划(COSEE China)和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与生态学院、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旨在向公众提供一场海洋科普盛宴。

科学普及与公众开放是高等学校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多年的活动实践中,主办方不断积累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轻松、有趣、活泼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公众在体验式学习中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让更多公众正确认识海洋、了解科学,倡导人们以实际行动保护海洋。

作为开放日活动的实施主体,COSEE China于2010年成立,由国内七所涉海大学共同发起,已开展一系列面向公众的开放日、通识课程、讲座、夏令营等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了海洋科学知识,促进对海洋的认知,提高全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为海洋科普贡献一份力量。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一篇: 田径场上齐拼搏,海洋学子创辉煌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在我校第53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再创佳绩 下一篇: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圆满结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