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我校徐鹏教授团队在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新品系选育工作中取得阶段性进展

时间:2022/06/14

来源:COE

浏览:

近日,国际期刊Aquaculture在线发表了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鹏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Genomic selection for visceral white-nodules diseases resistance in large yellow croaker”。该研究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Genomic selection, GS)培育了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新品系,显著提升了由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引起的“内脏白点病”抗性。这是该团队自培育出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新品系以来,再次在大黄鱼抗病育种选育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也验证了该团队所构建的大黄鱼抗病基因组育种体系的可靠性。

海洋渔业是农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我国海产品总产量为3,31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为2,135万吨,占总产量的64%。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和渔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在增加优质蛋白供给、满足人民水产品消费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正高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其中病害问题尤其突出,每年所造成的海水养殖业经济损失巨大,甚至颠覆了一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养殖产业,是限制海水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隶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是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一种经济型海洋洄游鱼类。近年来,由于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大黄鱼已成为中国水产养殖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海洋渔业品种之一,素有“国鱼”之称。大黄鱼养殖业经过二十余年的迅速发展,同样也面临着病害频发的问题。其中,由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引起的“内脏白点病”是困扰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关键细菌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基因组选择等前沿育种技术在大黄鱼抗病品系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徐鹏教授团队与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开展联合育种,面向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重大需求,自2018年着手开展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构建了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人工感染体系和标准化测评体系。2020年秋季,1,163尾大黄鱼被用于“内脏白点病”感染能力测评以构建参考群体,选择其中的代表性个体607尾进行基因分型,获取每个个体的遗传信息,一共采集了46,039个高质量SNP数据用于后续的遗传分析。通过遗传参数估计,计算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抗性的遗传力约为0.30,同时使用多种模型进行评估,确定了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性状可预测性最强的GS模型。在此基础上,对888尾候选群体大黄鱼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进行计算,于2021年春季获得了首批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选育系后代160万尾(图1A和B)。在之后的工作中,团队进一步对该选育系后代进行了抗性测评,结果表明,抗“内脏白点病”选育系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提升(图1C和D)。

图1.选育群体GEBV分布及选育系鱼苗下排

 

该研究工作由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福建省海洋经济生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我校)、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攻关完成。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2019级博士研究生白玉麟为论文第一作者,徐鹏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获得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产学合作项目、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研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4848622005373?via%3Dihub

 


上一篇: 我校高坤山教授课题组利用透析袋培养微藻并测定被摄食速率 下一篇: 罗亚威副教授研究组揭示中粒径硅藻从海洋CO2上升中获得的竞争优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