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基金委“海洋荒漠”重大项目夏季西太科考(KK2003)任务圆满完成

时间:2020/08/24

来源:COE

浏览:

2020年8月22日下午2点,“嘉庚”号科考船顺利抵达厦门海沧远海通达码头,这标志着我校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EL)戴民汉院士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洋荒漠生物泵固碳机理及增汇潜力”(Carbon Fixation and Export in the oligotrophic ocean,Carbon-FE)首个西太平洋科考航次(KK2003)圆满结束。

科考队员集体合影

 

航次于2020年7月3日-8月22日前往西北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海上作业51天,航程近7000海里,打破“嘉庚”号单次航行历史记录。值得庆贺的是,航次获得国际GEOTRACES(痕量元素和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国际研究计划认证,航次编号GPpr15。这也是MEL科学家执行的第二个GEOTRACES计划认证航次(第一个为GP09)。参加航次的36名科考队员来自我校、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柳欣副教授、陈蔚芳博士和黄勇明博士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

GEOTRACES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发给本项目及航次首席的认证信

 

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上层缺乏生命所需的营养盐及痕量元素铁(Fe),初级生产力低下,从而被称为“海洋荒漠”。 然而,目前对于这一海区中的痕量元素Fe和营养元素磷(P)的含量及其来源知之甚少,阻碍了科学家对海洋“荒漠”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紧密联系的深入认识。航次通过多学科、多平台、多仪器的观测和采样技术,系统探究真光层的生物泵结构、过程和机理,支撑项目评估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进而构架寡营养系统生物泵新理论框架,探讨海洋“荒漠”增汇潜力。51天的海上作业,共计完成痕量金属洁净CTD和原位大体泵采样、沉积物捕获器布放和回收、浮游生物垂直分层拖网、生物光学剖面和BioAgro布放等研究内容400多项,在西太平洋获得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和样品。

布放沉积物捕获器

痕量金属洁净CTD下放中

 

左:王丽芳工程师正在配制常规营养盐标准;右:柳欣副教授在主实验室进行浮游生物显微镜鉴定

 

航次航程长,且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涉及出入境、天气影响、设备和物质保障等一系列考验。为保障航次安全万无一失,学校、海关、码头等各单位通力配合,所有出海队员、协助装船人员均严格按要求接受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本航次的圆满完成为项目执行下一个冬季航次和开展其他研究内容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花絮:

漫长航程中,“嘉庚”号Tony叶成淼和贺万阳给男生们理了一水儿的大平头

工作结束了,欣赏海天美景,给你一颗小心心

左:为科考队员叶利萍、饶欣婷、张欣茹、贺万阳、陈希荣庆祝生日;右:闲暇时齐上阵包饺子,其乐融融

左:船头休憩的鸟儿;右:“荒漠”游弋的鱼群

燃烧起来的“海天一色”


上一篇: 海洋综合管理推动可持续海洋经济 下一篇: 许肖梅教授课题组发表高数据率单载波水声通信新成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