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海洋体实验室
11月21日,2020永续海洋论坛暨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厦门海景千禧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齐聚鹭岛,对海洋智库在国际国内海洋治理中的作用展开研讨、分享经验,并探讨海洋智库的建设。苏纪兰院士、戴民汉院士、洪华生教授、潘新春教授等多个海洋界资深专家出席此次会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翁新平为论坛致开幕辞。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全海教授宣布了海研院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并发表讲话。
01
七大主旨演讲:分享与探讨海洋治理国家战略、国际合作及智库作用
苏纪兰
上午的议程在苏纪兰院士幽默风趣的主持下展开,七位发言人作了精彩演讲。
潘新春
我国已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海洋治理要适应新时代和大变局的要求,研究制定海洋基本法、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法等法律制度,加强海上能力建设,切实维护我国海洋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海洋可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展。 ——潘新春“海洋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周宏春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应当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建言献策,要紧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特别是海洋发展战略,紧扣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突发的海洋资源环境事件,建言献策,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周宏春“新形势下智库对国家海洋战略的作用”
孙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大国,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出发,通过与“一带一路”沿岸发展中国家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帮助这些国家发展水产养殖,改善近海环境,将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带给这些国家,通过民间交流和与大学、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将国际合作根植在民间。 ——孙松“海洋命运共同体与海洋科技国际合作”
乔方利
建议我国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积极参与联合国“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海洋十年)”计划,作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核心抓手,尽快组建“海洋十年”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国行动方案,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乔方利 “‘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内容与评述”
关大博
研究结果显示了海洋经济碳排放总量的快速增长及其对上下游供应链的高度依赖性,强调了核算海洋经济温室气体排放对实现中国气候缓解目标的重要性。未来,团队将致力于搭建全球主要沿海国家、中国四大湾区、沿海城市的环境扩展型海洋经济投入产出表,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和方法支撑。——关大博“中国海洋经济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徐功娣
廖民生
作为祖国最南端的高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智库发挥地缘优势,依托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开展海上合作基金和人文交流项目,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洋观测研究所等机构开展南海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和海洋牧场建设研究。 ——徐功娣 廖民生“谋海济国,向海图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智库建设的路径探索和发展规划”
戴民汉
科学和知识是寻求可行解决方案的基础,但我们对海洋的认知还相当“粗犷”,这严重阻碍了可持续经略海洋;海洋综合管理体系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急需在科学策略的指导下采取实际行动。——戴民汉“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治理需求”
02
院士专家建言献策 智库建设未来可期
下午的议程为海洋智库建设研讨。
海研院总协调人薛雄志教授首先介绍了海研院的建设方案和思路,包括建设定位、研究方向与任务及管理模式等,并介绍了海研院成立至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如决策咨询报告、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政策参考等。
在海研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潘新春教授的主持下,与会嘉宾对海洋智库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会议肯定了海研院的建设构想,并指出:
PART-1
在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背景下,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恶化是全球性问题,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受到严重胁迫。
PART-2
智库建设应吸收国内外智库发展经验,立足基础研究,以科学研究为支撑,聚集专业人才,借助创新性的研究工具如虚拟仿真海洋、区域自然系统模式等,科学地预测未来,前瞻性地管理海洋。
PART-3
要用硬产品发挥软科学,依托扎实的基础研究,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应用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PART-4
海洋是一个领域而非学科,海洋智库的建设,需要多学科之间深入的交叉、融合与合作。
PART-5
抓住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2021-2030)”行动计划的契机,立足中国,关注世界海洋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问题,努力提升中国全球海洋治理的参与度与话语权。
我校的一流学科及人才团队为智库奠定了很高的起点,如何发挥这一巨大优势,同时建立一个让智库高效运营的机制,将科学真正转化成为决策者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海研院还需要继续探索。海洋智库建设,任重而道远。海研院扬帆起航,未来可期!
撰文:罗舒毓
编辑:70.8海洋媒体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