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我校第六届海洋科学开放日圆满结束

时间:2017/11/09

来源:

浏览:

2017年11月5日,作为厦门国际海洋周的重要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我校海洋科学开放日如约与公众见面。这一天,宁静的我校翔安校区难得热闹了起来——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参观者络绎不绝,总人数约6500人。来自我校的400余名师生志愿者,为前来参观的大小朋友奉上了一场蔚蓝色的科普盛宴。

海洋科学开放日由中国海洋科学卓越教育伙伴计划(COSEE China)、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校)、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我校)、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及环境与生态学院等共同主办。具体而言,此次活动在我校翔安校区周隆泉楼、希平楼、金泉楼举办,通过50余个各具特色的实验室开放、展览、互动、讲座、科普视频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海洋知识。

对于来参观的小朋友而言,各类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最具有吸引力。不论是关于海洋酸化的“变色”反应,介绍浮标原理的“小小魔术”,还是用显微镜观察浮游生物以及化石里的古生物;不论是浮床模型承重能力大比拼,还是“冰块在淡水里还是海水里溶解得更快”的大揭秘,这些新颖有趣的实验都赢得了空前的欢迎。有时间和人数限制的趣味课堂“鱼类解剖”、“红螯螯虾解剖”、“磷酸盐的神奇显色反应”及“现场制作浮标”更是场场满座,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一步步动手操作,体会了真正的科学实验是什么。

除此之外,各摊位精心设计的互动小游戏也充分调动起了公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将生物种类与地理位置进行配对,引导人们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通过互动,对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群落、海洋食物链更加了解,观察和触摸海洋污损生物,思考他们对舰船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探讨如何才能“年年有鱼”,并了解人们如何通过不同手段研究,海洋世界上有多少海洋研究站。更为有趣的是,小朋友们可通过答题、参与互动获得在“海洋护照”上盖章的机会,获得不同盐度的液体显色形成的彩色纸花,获得来自南海SEATS观测站海底4000米的海水样品。对此志愿者们表示:“很羡慕小朋友集了那么多好看的章和纪念品呀”。

对知识基础更为深厚的青少年来说,随处可见的展板和滚动播放的各类科普视频是他们学习的好老师,生动的语言与不乏深度的科技前沿动态也许是他们探索海洋的新开始,2017年刚刚下水的“嘉庚”号科考船模型与2018年即将亮相的帆船Tara获得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观看与合影;除此之外,大洋环流、卫星海洋遥感、海流轨迹、人工上升流、水下机器人等等都以其酷炫的专业性获得了“理论控与机械控”的喜爱,海洋科技博物馆的小展位也受到了关注。

而最吸引各位青年与家长的大约就是各实验室陈列的高精尖设备与六场科普讲座了,贾语嫣同学讲述海龟的成长历程,向市民科普该如何正确地保护海龟;袁东星教授用真实的案例展示了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与生活窍门,让人们感受到守卫餐桌不是事不关己,而是从我做起;陈鹭真教授让大家走进红树林,了解红树林,并鼓励观众保护红树林,保护我们的家园;游伟伟副教授以“海鲜指南”为名,从海鲜的消费量讲起,引出“养殖海鲜并不比野生海鲜更差”等颠覆性的观念,又以此探讨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本港海鲜指南;夏光远同学介绍了有关海绵动物门的许多冷知识,展示了它们的神奇;最后来自太古集团的Sam Smith则认真与观众分享如何参与环境可持续进程,做一个“绿色消费者”。这些讲座通俗易懂又有趣,引人入胜、掌声不断。

而其他如绘画涂色、粘土创作、T恤绘画、脸绘等开放日的传统项目一如既往受到了欢迎。但除了传统项目,今年的VR体验活动让志愿者们也大开眼界,参与者戴上VR设备,就可以亲身体验在海底畅游的美景并参与“寻宝”活动;孩子们也可以跟着鱼骨艺术家把不起眼的鱼骨拼起来创作成美丽的图画。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现场人数较多,但大家都自觉排队,活动现场井然有序。

一天的时间转眼即逝,科普的道路上有来自各个实验室的支持,有工作人员的巨大奉献,有志愿者的辛勤劳动,更有无数满怀好奇心的公众远道而来,积极参与。“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探索海洋、保护海洋不仅仅要靠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长风破浪会有时”,虽任重道远,但我们仍将砥砺前行。我们明年再见!

(文:陈浩然、施薇;图:陈浩然、江游、李佳颖、黄溢镓、李郑伟)

上一篇: 2018年我校水生科学暑期生态营招生通知 下一篇: 第六届我校海洋科学开放日第二轮公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