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启动

时间:2022/05/25

来源:COE

浏览:

5月23日,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启动会在厦门举行。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地球科学部主任郭正堂院士、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张朝林、地球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副处长郑袁明、地球科学部四处处长、海洋科学学科项目主任冷疏影,我校校长张宗益,福建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吴颖,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以及汪品先院士、殷鸿福院士、陈大可院士、陈发虎院士、傅伯杰院士、郭华东院士、郝芳院士、黄建平院士、李家彪院士、穆穆院士、彭平安院士、朴世龙院士、谢树成院士、张人禾院士、朱彤院士等院士专家参加会议。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主持会议。

 

开幕式领导致辞

开幕式上,侯增谦、张宗益、孔曙光分别致辞

侯增谦首先祝贺以焦念志院士为首的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下简称“基础科学中心”)经过多年近于严苛的评审和现场考察,高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批准立项并正式启动,随后介绍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定位和实施原则,并对基础科学中心的建设提出四点要求和两点希望。侯增谦强调,要关注原创价值导向,聚焦科学前沿,关注交叉融合,注意动态调整,围绕中心研究目标,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研究。

张宗益表示,作为基础科学中心的领衔承担单位,我校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将中心作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支持中心建设发展,为国家海洋强国及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颖线上参会,转达了科技厅对基础科学中心发展情况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基础科学中心建设,推进中心在福建顺利落地开展并开花结果。

孔曙光表示,基础科学中心的成立将为福建省和厦门市海洋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打开新局面,对厦门市今后拓展海洋经济模式、提升海洋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厦门市科技局将与各相关部门一同支持我校,推动中心研究成果落地,将该中心打造成为海洋碳汇基础研究领域重大创新平台。

 

启动仪式

启动会环节,张宗益、孔曙光、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焦念志院士、我校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戴民汉院士共同为中心揭牌

(从左至右依次为:焦念志、张宗益、孔曙光、戴民汉)

 

主题报告  

随后,林东伟宣读《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名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张朝林进行基金委管理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基础科学中心相关管理规定。中心首席科学家焦念志院士围绕中心建设目标、关键科学问题、实施方案与主要进展等内容展开主题报告,中心骨干成员戴民汉院士、翦知湣教授、王晓雪研究员、张锐教授分别围绕中心研究内容作专题报告

 

学术委员会评议  

随后,学术委员会主任郭正堂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评议环节,学术委员会委员充分肯定了基础科学中心研究方向的原创性以及目标与国家需求的一致性,指出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并对中心的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来自海内外的28位青年科学家(包括开放课题合作者)围绕海洋碳汇机制研究、海陆统筹以及碳汇相关技术、方法和设备方面进行学术报告并与其他参会嘉宾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基础科学中心  

“碳中和”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动员令”和“集结号”。我校焦念志院士牵头,联合我校戴民汉院士、张锐教授、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晓雪研究员共同申报的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于2021年正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中心以“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碳中和需求”为出发点,瞄准海洋碳汇形成过程与调控机制基础科学国际前沿,以原创的“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为交叉核心,通过生物、化学、地质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深入系统地研究海洋碳汇的形成过程、调控机理与环境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基础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后,将加快推进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进一步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海洋科学人才高地,建设海洋碳汇研究国际平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碳汇技术方案,为实现我国海洋经济及技术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现场参加仪式的还有厦门市科技局有关处室,我校办公室、科技处、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等我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


上一篇: 奋进新征程,一起向“蔚”来 ——“蔚蓝之约”海洋学科研究生会交流论坛成功举办 下一篇: “从种子到餐桌”——海洋生物技术教工党支部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餐饮管理部党支部共建,携手打造“厦大一桌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