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对语文渣渣真是不太友好……不过读音倒是很有趣呀!”
对,这些家伙叫蝠鲼,因飘逸游姿似蝙蝠而得名。它们游泳时会扇动它们那巨大的胸鳍,像蝙蝠扇动翅膀一样,遨游在海中。
蝠鲼被称为“魔鬼鱼”的原因之一是它的身形十分巨大,长相不同于一般鱼类,头部还有两个魔鬼般的“犄角”,二是它偶尔会潜游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体翼敲打船底,发出“呼呼、啪啪”的响声,使船上的人惊恐不安;有时它又用头鳍把自己挂在船的锚链上,拖着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其实这些只是它们的玩闹,并没有恶意。
可能有许多小伙伴会把蝠鲼和鳐鱼弄混(实不相瞒,笔者以前在水族馆也以为鳐鱼就是魔鬼鱼(捂脸)
那么这两个家伙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鳐鱼包括软骨鱼纲鳐形目和鲼形目,是多种扁体软骨鱼的统称。而蝠鲼是鲼形目的动物,也就是说,蝠鲼是鳐鱼的一种,而且是鳐鱼中最大的种类。和其他的鳐鱼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
还有一种和蝠鲼也长得很像的鱼叫做魟鱼。它们虽然不叫“魔鬼鱼”,但是它们却很毒:它们的尾部带有剧毒的毒刺。历史上有很多魟鱼把人毒伤的案例,著名事件之一是2006年“鳄鱼猎手”史斯夫欧文在大堡礁拍摄一部水下纪录片时,不幸遭到一条魟鱼的袭击,刺穿胸部而亡。
话说回来,蝠鲼这个“魔鬼”,其实或许真的可以算是大海的“福分”?
蝠鲼虽身为鲨鱼的近亲,但它们非常温驯,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平常几乎没有任何攻击性。(虽然如此,但它们一旦受到惊扰发起怒来,只需用那强有力的巨大双翼一拍,就会碰断人的头骨,击毁小船。)它们还特别聪明友好。每当看见潜水者,它们就会好奇地凑上前去玩耍。它们会竖起身体,露出腹部的斑纹来。每条蝠鲼腹部的斑纹都不相同,潜水者根据这些斑纹,就能分辨出它们的身份。它们喜欢人类抚摸它们的腹部,甚至会与人共舞。
鮣鱼,一种头部有吸盘的鱼,常常吸附在蝠鲼等大型鱼类身上,借助他们游动带着自己活动,可以躲避天敌,还可以吃到食物残渣。蝠鲼可是个称职的保护伞呢!
蝠鲼的寿命和人差不多,在它们的“青春期”,男孩子们会追随着自己心仪的女孩,在她身后排起长队穿梭在珊瑚礁之间,形成了“求偶列车”。众星捧月的那个女孩就像它们的领舞者,身后的追求者们会精准地模仿女孩的每一个动作。女孩子则在这个过程中打量他们的身形、对它们的体能和持久力进行考量。这画面想来也是挺美的呀~
蝠鲼有一个别具特色的习性:它们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它最高能跳1.5~2米,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它们为什么会展示这种飞行绝技呢?我们目前还没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也许是雌雄蝠鲼在繁殖季节里演绎的调情游戏,又或许是一种驱赶、诱捕食物的方式,也可能这是一种甩掉身上寄生虫和死皮的自我清洁的方式。
写到这里,笔者忽然想起了一首歌:
如果有一个世界浑浊得不像话
原谅我飞
曾经眷恋太阳
——《鱼》陈绮贞
忽然觉得这魔鬼反而有一点像天使了呢。扇动翅膀,从深海到天空,星星点点地留下温柔美好的痕迹。
“你是魔鬼中的天使,所以让人笑哭的方式,是被人误会你的玩笑举止,也遨游深海与人共舞温柔相知。”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Chew Chee Meng和Yeo Khoon Seng领导的研究团队耗时两年,于2017年成功推出一款名为 MantaDroid 的仿生机器鱼。MantaDroid仿照蝠鲼的外形特点,如蝠鲼一般能够几乎毫不费力地滑翔。它的每个胸鳍都由一个电动马达驱动,以达到灵活游动的效果,而且能游泳长达10个小时。同时,外观上的特点使得它有足够空间用于携带科研时所需要的传感器等设备。
美国公司研发的两栖机器人Velox,便是依照“魔鬼鱼”蝠鲼的设计。研发人员在机器人两侧装配了类似于蝠鲼的鳍,看起来就像一对波浪形飘带。Velox可以轻松地在水里自由沉潜,也能自由地在柏油路、沙子、鹅卵石上和雪地上行走,甚至还能滑冰。由于机器人没有装备螺旋桨,且使用了柔性材料,除了军用,它还有许多潜在用途,如进入环境敏感水域进行科研调查。
浙江大学实验室里也“养”了一条外形酷似蝠鲼的“软体电动鱼”,是水下探测的得力助手。
然而,如此可爱温驯的大家伙却面临着生存威胁,栖息地的破坏、气候的变化、海洋垃圾等,都在威胁着它们,但更严重危险的是近年来对蝠鲼的计划性捕捞。人们取出它们的鳃做药,但科学证实蝠鲼鳃并没有药用价值,这是商家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蓄意宣传。实际上,它们的鳃因为用于过滤海水,会有大量的重金属残留,对人体危害很大。
蝠鲼分布范围广,活动区域不定,很难确定具体数量,但可以确定的是近年来蝠鲼的数量大幅减少。国际自然生态保护联盟(IUCN)已将双吻前口蝠鲼和阿氏前口蝠鲼列为“易危”级别。秘鲁和印度尼西亚更是对蝠鲼种群进行法律保护。一条前口蝠鲼一生可为旅游经济贡献超过100万美元,捕捞的前口蝠鲼价值低于500美元。
蝠鲼的成熟和繁殖都很缓慢,它们不像其他一些物种那样可以很快地补充种群。大多数蝠鲼8-10岁才会性成熟,有些种类甚至要到15岁,之后平均每2-3年才能生一只小蝠鲼。如果它能避开捕捞和其它各种威胁,并能活到40岁的寿限,它一生最多也只能产下10-16条小蝠鲼,这也加重了蝠鲼的生存危机。